有一個名人故里作為當地的文化品牌,有利於人們進行辨識和記憶。另外名人故里也有利於作為當地旅游和觀光的品牌,發展相關的產業,如星海音樂節等。其實沒必要爭冼星海是番禺還是南沙的,因為南沙區本來也是2005年從番禺區分出來的,兩地可合作共同打造這張文化名片。
  ——— 廣州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
  前年一場區劃調整,將欖核鎮從番禺區劃入南沙區,一場星海故里的爭奪悄然展開。在上周一場研討會上,有番禺專家提出,冼星海可能是番禺沙灣人。在昨晚剛結束的2014星海合唱節上,經營該品牌超過30年的番禺區也表態,將繼續擦亮星海故里的文化品牌。南沙欖核則認為,番禺是星海故里,不等於番禺區是星海故里,“兩區可以一個叫星海故鄉,一個叫星海故里,並不矛盾。”
  南沙區
  將打造星海創意產業區
  目前公認是冼星海故里的欖核鎮,在2012年的行政區劃調整中,從番禺區劃入南沙區。
  在今年3月舉行的南沙區政協會議上,南沙區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欖核鎮地方組、民盟南沙區基層委員會提交提案,提出南沙區應打造“星海故里”文化品牌,建議把欖核鎮更名為“星海鎮”,在鎮中心區規劃建設星海音樂文化廣場,在星海家鄉湴湄村重修冼星海故居。該提案獲得南沙區欖核鎮黨委副書記陳志輝支持,他指出,應該把七號幹線定名為星海大道;在鎮中心區規劃建設星海音樂文化廣場,設置一座具有標誌性建築物效果的冼星海雕像等等。
  據介紹,目前在欖核湴湄村復建冼星海故居的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中。欖核鎮將重點打造兩大區域,即以湴湄村為中心的星海旅游文化區,和以欖核鎮為中心的星海創意產業區。前者將開發為星海音樂主題旅游區,後者將打造為集樂器製造業、音樂創意園區的產業平臺。目前兩項工作正在進行中,並獲得南沙區的認可。
  番禺區
  將固定舉辦星海品牌文化活動
  實際上,從上世紀80年代確認欖核鎮是冼星海的故里後,番禺先後投入巨資,建設了全國最大的冼星海紀念館、星海公園,星海中學、星海小學等。2010年亞運前,番禺區曾在央視滾動投放廣告播放番禺的形象片,廣告語即是“星海故鄉,廣州新城”。至今番禺區宣傳部官網仍然叫“星海故鄉網”。
  今年5月,投資近千萬元的國內首家冼星海紀念館,也在番禺落成開館。該館以“有聲”為特色,館內以多媒體形式收集了冼星海不同時期的音樂———200多首大眾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劇(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響樂、4部交響組曲、一部交響詩、一部管弦樂狂想曲等。在昨晚剛結束的2014星海合唱節上,番禺區方面也已明確,將繼續擦亮星海故里的品牌,已計劃固定舉辦星海品牌的文化活動———兩年一屆的星海藝術節與星海合唱節。
  再起紛爭
  番禺:星海故里或在番禺沙灣
  冼星海出生在哪裡?在11月5日舉辦的星海作品大家談研討會上,80年代曾參與尋找並認定冼星海出生地的原番禺縣文化館館長梁謀提出,其實冼星海在今日南沙區欖核鎮出生這一說法,還存在疑點。由於冼星海是疍民四海為家,也有可能出生於番禺沙灣。
  資料記載冼星海生於疍民家庭。梁謀認為,疍家人住在船上,有種說法描述他們是“處處無家處處家”,冼星海一家應該是在番禺各地流動。而在1905年左右欖核還屬於番禺沙灣地區,因此也可以理解為冼星海的故里是番禺沙灣。
  欖核:冼星海不單是番禺的,還是全世界的
  對於番禺有專家提出欖核可能並非冼星海故鄉。“番禺不等於番禺區,番禺是星海故里,不等於番禺區是星海故里。”欖核鎮黨委副書記陳志輝昨日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認為,今日的行政區划上的番禺區,與冼星海填寫那個籍貫上的番禺,是兩個不同概念。包括很多祖籍白雲江高的華人都承認自己是番禺人,但不是番禺區人。“星海先生是欖核人這一說法,即便在欖核沒有划出番禺前,一直為番禺區官方所接受。”
  “冼星海不單是番禺的,還是全世界的。”陳志輝說,星海生前的足跡遍及新加坡、俄羅斯及澳門地區,各地都利用冼星海的知名度作文化品牌,現在番禺區和南沙區共同打造星海文化,並無衝突,番禺可以叫做星海故鄉,南沙可以叫星海故里。
  講古
  星海故里如何定名欖核?
  冼星海在延安期間向黨組織提交的一份入黨申請書,當中有這樣一段話:“父親名喜泰,是廣東番禺縣人。”一場尋找冼星海出生地的研究由此展開。
  1982年,冼星海女兒冼妮娜來廣州出差時,萌生出想尋根問祖的念頭,“既然來到廣州了,與家鄉番禺很近,不如回家鄉看看?”可已經沒有和任何鄉親有聯繫,也不知道是哪條村。於是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寫信給公安局,沒想到公安很快就與她取得聯繫,並同文化館的專家,一起踏上冼家尋根之旅。1982年,時任番禺縣文化館館長的梁謀,負責陪同冼星海女兒冼妮娜尋找父親出生地。
  首先冼星海生於1905年,當時的番禺縣版圖,覆蓋今天的天河、蘿崗、番禺、南沙,以及花都、白雲的一部分,究竟星海出生在哪條村,由於冼星海去世時冼妮娜還未懂事,也未向其妻錢韻作提到過。當時專案小組查找了版圖範圍內所有含姓冼的村落,如天河冼村等,均未找到冼星海的線索。
  資料記載冼星海生於疍民家庭,專案小組又將範圍縮小到番禺的化龍、蓮花山、沙灣、欖核這幾個地方。其間,梁謀在翻查資料時,意外地在1969年番禺縣舉辦“階級教育展覽”的殘缺的檔案中發現了一句話:“音樂家冼星海是番禺縣欖核四村(湴湄人)”。
  當時天津音樂學院的音樂史研究室田青,聯繫該村村民召開座談會。一名叫周帶的80多歲的老人,當時在會上說依稀記得小時候有一戶姓冼的疍家,曾經在這裡灣(停)過船,還在停船的位置搭了一間茅屋,後來不知何故,這條艇就不見了。梁謀計算過,老人目擊的時間與冼星海出生的時間1905年比較吻合,加上停泊點岸上有兩棵大樹。這個場景與冼妮娜確認過,與祖上描述的比較接近。於是,番禺縣就將欖核湴湄村,認定為冼星海的出生地,儘管這條村並不是姓冼的。
  現年75歲、現居於杭州的冼妮娜回憶,當年在番禺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她被帶到了欖核鎮湴湄村。雖然沒見到同姓的鄉親,但是一名背著小孩在村口迎接她的村婦,讓她印象深刻。該名村婦描述中的爺爺小時候曾經見過一戶姓冼的人,在家門口停過船。冼妮娜覺得這個地方和祖上描述的場景比較接近,村民也相當的熱情,於是就接受這個地方就是故鄉。
  採寫:南都記者 吳廣宇  (原標題:“星海故里”爭奪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h12eheu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